临床研究
中药新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属于中医

学痹病的范畴。

一、病例选择

(一)诊断标准

1.西医疾病诊断标准

(1)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①晨僵至少l小时,持续至少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持续至少6周。

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持续至少6周。

④对称性关节肿,持续至少6周。

⑤手x线的改变。

⑥皮下结节。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定度>1:32。

以上7条中具备4条或4条以上即可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

(2)关节功能分级标准

Ⅰ级:日常活动不受限。

Ⅱ级:有中等强度的关节活动受限,但能满足日常活动需要。

Ⅲ级:关节有明显的活动受限,患者不能从事大多数职业或不能很好地照料自己。

IV级:丧失活动能力或被迫卧床或只能坐在轮椅上。

(3)x线分期

I期:正常或关节端骨质疏松。

Ⅱ期:关节端骨质疏松,偶有关节软骨下囊样破坏或骨侵蚀改变。

Ⅲ期:明显的关节软骨下囊性破坏,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半脱位畸形。

IV期:除Ⅱ、Ⅲ期改变外,并有纤维性或骨性强直。

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证候

①湿热痹阻证

主症:关节肿痛而热,发热,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关节畸形。

次症:口渴,汗出,小便黄,大便干。

舌脉: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或弦滑。

②寒湿痹阻证

主症:关节冷痛而肿,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关节畸形。

次症:口淡不渴,恶风寒,阴雨天加重,肢体沉重。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弦紧。

③肾气虚寒证

主症:关节冷痛而肿,肢冷不温,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关节畸形。

次症:面色(白+光)白,精神疲惫,腰膝酸软。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弱。

④肝肾阴虚证

主症:关节肿胀疼痛或酸痛,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关节畸形。

次症:腰膝酸软,头晕目眩,五心烦热,咽干,潮热;

舌脉:舌质红,苔少,脉沉细弦。

⑤瘀血痹阻证

主症:关节肿胀刺痛,或疼痛夜甚,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关节畸形。

次症:皮下硬节,关节局部肤色晦暗,肌肤干燥无光泽,或肌肤甲错,妇女月经量少

或闭经。

舌脉:舌质紫暗,有瘀斑或瘀点,脉沉细涩。

(2)症状分级量化 详见表4-2。

表4—2 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分级量化表

症状 轻   中 重

关节疼痛 轻,尚能忍受,或仅  疼痛较重、工作和 疼痛严重,难以忍受,

劳累或天气变化时疼 休息均受到影响 严重影响休息和工作,

痛,基本不影响工作 需配合使用止痛药物

关节肿胀 关节轻度肿、皮肤纹  关节中度肿、关节肿  关节重度肿胀、关节

理变浅,关节的骨标 胀明显,皮肤纹理基 肿胀甚、皮肤紧、骨

志仍明显  本消失,骨标志不明显   标志消失

发热 体温37.5—37.9℃ 体温38—38.9℃  体温39℃以上

关节压痛 轻度压痛、患者 中度压痛、病人尚能  重度压痛、痛不可触、压挤关

称有痛 忍受,皱眉不适等 节时病人很痛,将手或肢体抽回

屈伸不利 关节活动轻度受限,  关节关节活动明显受限,  关节活动严重受限,关节活动

活动范围减少<1/3  关节活动范围减少≥1/3  范围减少≥2/3,甚或僵直

关节发热 仅关节触之热、患  关节触之热,伴有自   关节触之热,伴自觉灼热

   者无明显自觉热 觉热   

关节作冷 仅关节恶风寒,触之  关节恶风寒,触之凉, 关节恶风寒明显,常加

不凉  喜温 衣保护

口渴 偶有口渴 经常口渴,常需饮水 口渴饮饮

汗出 偶有汗出多 经常汗多,动则汗出 汗出较多,常湿衣襟

畏恶风寒 偶有畏恶风寒 经常畏恶风寒,不需加衣 常畏恶风寒,需加衣

肢冷不温 自觉时冷,但触之不凉 经常自觉冷,触之凉 肢冷重伴有疼痛

腰膝酸软 偶有腰膝酸软 经常腰膝酸软 经常腰膝酸软,不欲活动

晨僵 晨僵<1h 晨僵≥lh、<2h 晨僵>2h

(3)证候病情分级 轻、中、重以证候涵盖总分的1/3比例分级。

以上症状分级量化是选择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常见的症状进行分级量化。在临床研究

中可根据新药所适应的证候可对其症状、量化标准进行选择、补充或调整。根据各症状在

证候中的权重合理设定分值,舌脉应具体描述,依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记分。

(二)纳入标准

(1)符合西医诊断标准。

(2)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3)根据各期临床试验目的以及本病特点,确定受试年龄范围。

(4)接受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激素治疗的病人进入试验前剂量稳定至少30天,并且在

以后的治疗中维持不变。接受其他病情改善药的病人必须中断用药30天以上。

(5)签署进入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三)排除标准

(1)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

(2)晚期患者,关节严重畸形,关节功能IV级者。

(3)重叠其他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严重的膝骨关节炎等者。

(4)合并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

(5)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等。

二、观测指标

(一)安全性观测

(1)一般体检项目检查。

(2)血、尿、粪常规检查。

(3)心、肝、肾功能检查。

(4)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不良反应,分

析不良反应原因、作出判断。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处理经过及结果等。

(二)疗效性观测

1.主要相关症状

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屈伸不利、晨僵(min)及相关的表现。

2.主要相关体征

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计算双侧近端指间、掌指、腕、

肘、肩、膝关节,计28个关节)、关节功能、双手平均握力(mmHg)、关节x线分期、

晨僵、疼痛10cm水平视力对照表法(VAS)测试。

3.理化检查

关节X线检查、RF、ESR(魏氏法)、CRP。

三、试验方法要点

(1)关于临床试验方法中的随机盲法、试验分期设计、给药方案、合并用药、可比性

项目的确定、试验质量控制、不良反应观察、随访方案等应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

的《新药审批办法》、《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及本书“总论”中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

和执行。

(2)根据临床研究的目的和公认的标准,合理确定疗程。一般疗程以2~3个月为宜。

四、疗效判定

(一)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 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75%。血沉及C反应蛋白正常或明显改善

或接近正常。

(2)进步 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50%。血沉及C反应蛋白有改善。

(3)有效 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30%。血沉及C反应蛋白有改善或无改善。

(4)无效 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30%。血沉及C反应蛋白无改善。

附:主要症状、体征是指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分钟)、双手平均握

力(mmHg)、疼痛水平视力对照表数值等5项。整体改善率是指以上5项指标的改善百

分率即[(治疗前值—治疗后值)治疗前值x100%]相加后求其平均值。

(二)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1)临床痊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2)显效 中因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3)有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4)无效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

100%。

(三)主要指标疗效判定

根据临床研究目的应对主要的疗效观测指标,包括症状、体征和实验室观测指标等进

行疗效判定。

全国服务热线:

400-9905-168

关注我们

粤ICP备13059948号 广州格慧泰福(GHTF)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