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上海医疗器械全产业服务平台建成,为全球首例
上海自贸区试点的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打破了以往中国医疗器械的注册与生产两大环节被“捆绑”的模式。制度“松绑”后,通过医疗器械全产业服务平台,持有医疗器械专利技术科研人员等可快速接入医疗器械行业,迅速形成高赋值、低能耗产业格局,医疗器械生产资源或得到合理配置;该平台还将推动科研转化加速,加快国外先进医疗器械引进,同时集聚高科技人才。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仅次于美国。 相较其他制造产业而言,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多、更新快。虽然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整体发展较快,但相较发达国家,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当下,医疗器械行业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贸易往来最活跃、人均产值与行业利润均居前列的行业之一。作为第三方服务平台CDMO(研发生产外包组织)+ CRO(临床研究组织),该医疗器械全产业服务平台将提供一站式、全过程服务,包括生产线建设、工艺开发、样品生产、性能验证、临床评价等多个环节,在助力医疗器械企业缩短产品上市周期的同时,减少资金占用,避免试错风险。同时,该平台也将在节约社会资源的同时,解决医疗器械行业小散乱差的问题,方便主管部门监察、管控。

从今天(11日)举行的“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民营医院机构乙类大型设备审批政策解读高峰论坛”上获悉,全球首个医疗器械全产业服务平台当天落户上海,预计将在金秋时节正式建成。广药白云山国际医疗器械创新园董事长周勇形象地说,以往,科研人员要想实现成果转化,就必须要先开工厂,当老板,科研转化必然受到阻滞。此番推出平台的奥咨达医疗器械服务集团董事长张峰告诉记者,在现行体系下,医疗器械新品研发到产品转化过程,除专利研发时间外,II、III类医疗器械产品上市耗时需3到8年,投入资金1000万到10000万元人民币。
全国服务热线:

400-9905-168

关注我们

粤ICP备13059948号 广州格慧泰福(GHTF)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